-
民事
1.原告被告都有举证责任(原告被告都有举证责任吗)
2023-12-13 10:45:30 阅读数:55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举证责任怎么分法律主观:一、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证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
民事
2.侵权责任原告的举证责任(侵权责任纠纷原告举证责任)
2023-12-06 12:49:09 阅读数:6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如在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侵权人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举证责任有哪些法律主观:举证责任,又被称为“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中须确认的事实依法负有的提出证据的义务。
-
民事
3.环境污染原告举证(环境污染原告举证责任)
2023-11-30 18:28:14 阅读数:373消费者权益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这四项一般需要原告进行举证证明的,但由于侵权案件的特殊性,某种侵权构成要件事实对权利主张者证明难度比较大,法律规定以下八类案件,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3)环境污染:污染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
法律知识
4.民事案件撤诉后还能起诉吗(原告撤诉还能再起诉吗)
2024-02-05 11:21:00 阅读数:299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不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一、民事诉讼撤诉后能否再起诉民事诉讼法有关解释规定,原告撤诉或者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法院应予受理。
-
法律知识
5.什么情况撤诉后不能再起诉(原告撤诉还能再起诉吗)
2024-02-02 08:33:53 阅读数:420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准许原告撤诉的,原告再次提起诉讼法院是会受理的,但当事人不得重复起诉,重复起诉法院是不受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民事案件撤诉后可以重复起诉吗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准许原告撤诉的,原告再次提起诉讼法院是会受理的,但是如果构成重复起诉法院是不受理的。
-
法律知识
6.原告胜诉退诉讼费的最新规定(原告胜诉律师费谁出)
2024-01-31 09:09:25 阅读数:413胜诉之后诉讼费怎么退胜诉之后诉讼费用的退还程序如下:1.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向案件承办法官提交退费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零七条也规定:“判决生效后,胜诉方预交但不应负担的诉讼费用,人民法院应当退还,由败诉方向人民法院交纳,但胜诉方自愿承担或者同意败诉方直接向其支付的除外,对原告胜诉的案件,诉讼费用由被告负担,人民法院应当将预收的诉讼费用退还原告,再由人民法院直接向被告收取,但原告自愿承担或者同意被告直接向其支付的除外。
-
法律知识
7.原告收到被告的答辩状后该如何应对
2024-01-31 09:06:25 阅读数:3573. 准备反驳证据:如果被告在答辩状中提出了新的证据或观点,原告需要准备反驳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总之,原告需要保持冷静,仔细阅读答辩状,准备反驳证据,并在必要时申请休庭,被告如是在开庭过程中才提出反诉,除非原告放弃法定的答辩期利益,法院应休庭让原告答辩并另行指定开庭的日期,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
法律知识
8.被恶意起诉可以得到赔偿吗(如何起诉原告虚假诉讼)
2024-01-30 12:04:37 阅读数:730具体来说,对方滥用诉讼权利或者恶意起诉,构成诉讼滥用或侵权行为,你可以向法院请求判决对方赔偿你的经济损失并可以考虑申请精神损害赔偿、公开赔礼道歉等救济措施,除当时手伤以外的自身病情不在赔偿范围内5交通费需要出示乘坐往返医院交通工具所有发票为证,时间,地点,人数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注:一切赔偿要有依据有证据,医疗费清单,交通费报销发票,精神损失费是否构成轻伤以上,若是轻微伤没有精神损失费赔偿的,误工费要出示工资发票,一切的赔偿必须有依据有证据符合实际实情法官才会采纳,狮子大开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拓展资料】收到的是起诉状副本吗。
-
法律知识
9.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认定(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认定法条)
2024-01-28 11:27:36 阅读数:736我们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诉讼主体,是指第二类的诉讼当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诉案件中上诉人、被上诉人,诉讼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法律分析: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我们在法庭上有时会遇到被告反驳原告称“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没有实体权利,你不能当原告”,法院要对当事人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这就是当事人诉讼资格是否适格的问题,即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是本案正当当事人,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对原告资格认定的关键标准为,原告是否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关于“利害关系”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由此这也成为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障碍和学者们讨论的话题。
-
法律知识
10.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二审胜诉大吗(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
2024-01-28 08:33:28 阅读数:715法院审判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原则,因此,胜诉与败诉的问题,关键是看双方的证据是否能证据事实和敬虚滚诉讼请求,如果新提供的证据与一审法院的事实认定存在冲突,或者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主张,则可能被二审法院拒绝,原告被驳回是不是输了一审证据不足被驳回的案件,再提供证据申请二审能通过吗,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那法院就会支付诉求,判决其胜诉,另一方败诉,所以,二审法院也是差不多的,没新情况,一审判决没错误,基本没胜诉可能。
-
法律知识
11.被起诉商标侵权怎么办(被起诉商标侵权怎么办并且原告多次 ...
2024-01-26 13:08:00 阅读数:559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商标侵权被起诉怎么应诉企业被起诉商标侵权,应做以下几件事应对商标侵权诉讼:1、企业使用标识与涉案商标进行对比,企业使用的商标是否与商标注册人的商标相同或近似,企业使用商标的商品是否与涉案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 ...,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管辖权异议和应诉管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个体户被起诉商标侵权怎么办法律分析:个体户被起诉商标侵权的,首先需要分析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书是如何认定商标侵权的,如果确定已构成侵权,可以从合法性、情节较轻等方面来应诉,积极补偿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
法律知识
12.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判决形式有(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判 ...
2024-01-19 16:48:29 阅读数:50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律客观: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
-
法律知识
13.盗窃30万元已退还判多少年(盗窃30万元已退还判多少年原告 ...
2024-01-14 11:24:56 阅读数:400 -
债权
14.打官司可以在原告所在地吗(打官司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诉吗)
2024-01-10 13:21:56 阅读数:222 -
债权
15.夫妻个人债务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
2024-01-03 11:04:36 阅读数:830但对下列情况,其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则可有例外:(一)举债方认为是夫妻另一方的个人债务,另一方主张是共同债务,由主张是另一方个人债务的举债者承担举证责任,双方都不能举证证明属于对方个人债务的,由举债者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即由举债者个人承担债务,(一)一方主张是共同债务,另一方主张是个人债务,由主张个人债务者举证,并由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即主张个人债务者不能证明属于另一方个人债务,应认定为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