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知识
1.电信诈骗属于刑事案件吗(电信诈骗属于刑事案件吗)
2024-02-05 12:03:03 阅读数:97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 ...。
-
法律知识
2.刑事案件20年后还能追诉吗(刑事案件超过20年还能追诉吗)
2024-02-05 09:41:55 阅读数:21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对于“法定最高刑”的确定,应根据刑法规定的条款和量刑幅度,按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
-
法律知识
3.借钱怎么定性为诈骗(借钱怎么定性为诈骗 民法典的规定)
2024-02-05 09:14:55 阅读数:651综上所述:借款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借款时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诈骗罪,什么情况下借钱算诈骗当借款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出借人财物,并有恶意不还钱时,借款行为便可能构成了诈骗罪,在借贷关系中,若出现了借款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出借人财物的情况,并且有明显的恶意不还钱的意图,这种行为就可能触犯刑法规定的诈骗罪,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
法律知识
4.失信人借钱不还构成诈骗吗(失信人借钱不还怎么办)
2024-02-02 09:24:56 阅读数:602被执行失信人后还不还钱会有什么后果法律分析:拒绝还钱的,构成了诈骗罪,诈骗数额较大的,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借钱不还不一定算诈骗,具体原因如下: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法律知识
5.非吸刑事案件后能否提起民事诉讼(非吸刑事案件后能否提起 ...
2024-02-01 14:02:23 阅读数:237(二)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
-
法律知识
6.诈骗犯罪从犯怎么判刑(主犯和从犯的量刑差距)
2024-01-31 12:24:33 阅读数:122诈骗从犯一般怎么判法律主观:首先,构成诈骗罪的,第一档量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分析:诈骗罪从犯的量刑标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三档量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法律知识
7.电信诈骗是刑事还是民事(电信诈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板)
2024-01-31 11:21:31 阅读数:112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客观:《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
法律知识
8.电信诈骗律师费大概多少(被电信诈骗的钱国家有补偿了)
2024-01-31 11:18:31 阅读数:405请一个诈骗律师大约要几千元左右,律师收费是有具体标准的,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案件的具体情况 案件的具体情况,主要指案件的复杂程度,比如是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是一罪还是数罪,涉及一起犯罪事实还是多起犯罪事实,等等,二、《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对律师费有关规定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一)代理民事诉讼案件,《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法律知识
9.合同诈骗立案追诉标准(合同诈骗立案追诉标准最新)
2024-01-31 09:12:25 阅读数:570合同诈骗金额量刑标准是多少法律主观:合同诈骗量刑数额标准如下: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法律知识
10.诈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2024-01-30 12:13:37 阅读数:375由上述法律、司法解释可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被限定为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精神损害被明确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具体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如下: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法律知识
11.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的区别(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的区别是什 ...
2024-01-29 13:51:36 阅读数:242这五个区别分别为:定义不同、骗取贷款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不同、骗贷行为造成的后果不同以及案发后的归还能力不同,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区别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1、定义不同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的区别1.主观目不同骗取贷款罪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只因在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为取得贷款而采用了非法手段,有归还的意愿。
-
法律知识
12.涉嫌合同诈骗怎么定罪(涉嫌合同诈骗怎么定罪量刑标准)
2024-01-29 12:39:30 阅读数:181法律客观:《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法律知识
13.如何定性诈骗罪和经济纠纷(派出所如何认定诈骗)
2024-01-29 10:48:25 阅读数:450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被害人“自愿处分”财物,被告人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被害人受损,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
法律知识
14.非法集资属于民事还是刑事(非法集资属于民事还是刑事案件)
2024-01-28 13:51:41 阅读数:943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
法律知识
15.诈骗罪的立案条件(借款诈骗罪的立案条件)
2024-01-28 13:12:41 阅读数:58二、诈骗案立案条件1、第一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到1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诈骗3000元以上可立案,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什么算是诈骗如果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才算诈骗,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