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生效时间是什么
依法成立的合同。什么时间生效?
法律主观:
依法成立的合同一般是在成立时候生效的,具有特殊情况的除外。例如,法律规规定合同必须经过审批才发生法律效力,或当事人依法约定合同附条件生效、附期限生效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生效日期是什么意思
合同订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个时间,就是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就是落款时间;特殊情况下,两者不一致:合同订立日期就是签字、盖章之日;生效日期是双方规定的一个具体时间,或者什么条件完成的情况下生效。
生效日期也称为颁布日期,是指法律、合同、政策或条约生效的具体月份、日期和年份。
合同产生效力的时间是自合同成立是生效。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合同生效期是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故若是一般合同则以双方签字作为合同成立并生效的时间。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有效期就是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它一般始于合同的生效之日,终于合同的终止之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是什么?合同的生效时间怎么确定
法律主观:
合同生效 的一般条件为: 第一、 合同当事人 在缔约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 第三、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 的强制性,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生效的时间分如下几种情形: 1、原则上合同一旦成立就生效。 2、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方为有效的合同,自办理完有关手续时起方为生效。 3、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生效的条件或者期限的,从其约定。
法律客观:
《 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什么生效时合同成立
1、一般情况下,合同于承诺生效时成立。2、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以最后签字或者盖章时为准。3、确认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以签订确认书时为准。4、合同的实际成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一、合同一般自什么时候成立
1、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据此,合同于承诺生效时成立。
2、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但并未签字盖章,意味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未能最后达成一致,因而一般不能认为合同成立。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时间的,最后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3、确认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在此情况下,确认书具有最终承诺的意义。
4、合同的实际成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此时可从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中推定当事人已经形成了合意和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不得以未采取书面形式或未签字盖章为由,否认合同关系的实际存在。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1、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二条规定: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工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2、书面合同的成立地点。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一般来说,在承诺的意思到达要约人时,合同并成立。此时还需注意语境的区分,通常情况下,双方口语化说话场合下,承诺方说“好好好”等词时并不代表其同意达成合同,常见于买车买房或者购物时导购发出的要约。规范性的合同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确立,单纯的口语化意思表示虽具有法律效力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因此在订立合同时最好是以纸质形式订立,且合同成立时间也将以合同上的签订时间为准。
生效时间是什么意思
若指合同的话,合同生效时间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若双方没有约定生效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以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若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的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
其他情况的生效时间:
1、当面意思表示的,立即生效。
2、电子邮件等方式意思表示的,按照送达主义,即收到电子邮件就生效。
3、寄信的送至收信人信箱或者有关单位代为签收的,签收时开始生效。
4、寄信收信人拒绝签收的,采取送到主义原则,即放在收信人办公桌或者收发室级意思表示生效。
5、约定时间的,在约定有效期内行驶意思表示生效。
合同生效的四个条件:1、主体合格,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双方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4、形式合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第一、二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合同生效日期如何确认
法律主观: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释义】本条是对合同生效时间的规定。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当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对内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循合同的规定,依诚实信用的原则正确、完全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违反义务。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这一效力表现,称为合同的对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补救。对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规定。什么样的合同才能生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合同什么时候产生效力?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本条对合同何时生效作了两层规定: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也就是说,合同的生效,原则上是与合同的成立一致的,合同成立就产生效力。那么合同何时成立?根据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例如买卖合同,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生效没有特别约定,那么双方当事人就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时,合同就成立并且生效。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也就是说,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的生效要经过特别程序后才产生法律效力,这是合同生效的特别要件。例如,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法、中外合作经营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生效日期以什么为准
合同后生效日期以合同的条款约定为准,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一般是按照合同成立时生效的。
合同后生效日期:
1、合同后生效日期以合同条款约定为准;
2、如果没有约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4、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5、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6、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7、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1、合同成立并不代表合同生效;
2、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成立不一定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3、合同成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合同的生效必须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综上所述,合同生效时间是以合同条款约定为准。如果没有约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的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
合同订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个时间,如遇特殊情况下,两者不一致:
1、合同订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个时间,就是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就是落款时间;
2、特殊情况下,两者不一致:合同订立日期就是签字、盖章之日;生效日期是双方规定的一个具体时间,或者什么条件完成的情况下生效。
合同签约时间和生效时间是否一样,需要视情况而定:
1、合同订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个时间,就是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就是落款时间;
2、特殊情况下,两者不一致,合同订立日期就是签字、盖章之日;生效日期是双方规定的一个具体时间,或者什么条件完成的情况下生效。
订立合同的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内容除法律强制性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治约定;
3、公平原则。在订立合同时,要依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依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它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5、遵守公序良俗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原则上,合同订立日期其实就是指的合同生效日期,但实践中也会存在例外的情况,此时合同的生效可能附上了一定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生效时间是以什么为准
合同生效时间是以条款约定为准,大部分合同不需要办理专门手续,只要双方达成合意既可。双方也可自愿公证,经公证后的合同,证明力要强于未公证的合同。具体有两种情况: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 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