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补贴属于生态补偿吗(生态补偿金包括耕地地力补贴吗)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鼓励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而给予的一种经济激励政策。
政策主要针对劣质耕地、退化耕地、农荒地以及其他低效用地,对农民在保持耕地质量、避免过度开垦或者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偿。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农民科学种植、生态建设和创新技术。这将有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耕地地力保护要发挥导向作用如下:
1、支持农民复耕撂荒地。
2、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启动收购、增设网点,避免农民卖粮难。
3、健全补贴机制,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让农民种粮有账算、有钱赚。
4、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长期撂荒停止发放补贴的,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
5、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种粮支持力度,对南方早稻主产区、丘陵地区撂荒地恢复粮食生产的给予补助。
6、鼓励地方出台利用撂荒地种粮的支持政策,重点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的给予补助。
7、完善保险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8、加大创业支持,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信贷支持。
综上所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法律依据】:
《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三条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复耕撂荒地。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地力补贴与耕地补贴是一回事吗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就是原来的农业三项合并的一种新型的耕地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近年来有关农业补贴的一个新词。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的就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补贴的发放对象是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
拓展资料:农业部门研究落实;年度执行中下达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全部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央财政通过上划部门预算下达农业部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储粮总公司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全部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什么叫做地力补贴
地力补贴是指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就是原来的农业三项合并的一种新型的耕地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项补贴,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要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耕地地力保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什么意思
保护耕地地力的补贴。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鼓励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而给予的一种经济激励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劣质耕地、退化耕地、农荒地以及其他低效用地,对农民在保持耕地质量、避免过度开垦或者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偿。
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农民科学种植、生态建设和创新技术。这将有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什么叫耕地地力补贴?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就是原来的农业三项合并的一种新型的耕地补贴。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近年来有关农业补贴的一个新词。随着2016年国家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将以往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并且将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将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鼓励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
不露天焚烧秸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动保护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自觉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实现“藏粮于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扩展资料:
一、补贴对象
实行“种田得补贴,不种田不得补贴”原则,补贴对象为拥有水旱田承包权且在水旱田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含承包户)和农场职工。
二、补贴条件
1、属耕作种植农作物的水旱田作为申报条件,且享受补贴的对象确保耕地(水旱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2、已作为畜牧水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不得补贴;
3、对1年以上(含1 年)抛荒地(水旱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水旱田)等不得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海南省文昌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什么意思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实行直接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
补贴资金直接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所有承包了耕地的农户,只要保护好耕地质量(指符合补贴规定的耕地),都可以享受这个补贴,每年发放一次。
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鼓励农民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藏粮于地”,遏制耕地撂荒,保护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补贴面积基础依据为确权登记颁证到户的耕地面积,对暂未颁证到户的,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或已确权登记但未颁证的面积,具体由所在乡(镇)、村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补贴发放的对象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指种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对国有农场耕地和村集体未发包到户的耕地,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国有农场和村集体。对已抛荒一年以上的,今年未耕种,取消今年补贴资格,待复耕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
享受补贴的农民,对耕地保护负责,要提升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积极主动种植绿肥,推进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增施有机肥,推进科学施肥用药、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耕地轮作等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和质量,杜绝耕地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