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生效日期如何计算(法院判决生效日期如何计算举例)
判决书生效之日是从哪一天算起
刑事判决书:判决书在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算,有十天的上诉期,在这上诉期或抗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该刑事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该二审裁定书为终审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生效之日自判决书送达签收之日开始算。一审判决书送达至双方当事人之日起,15日内双方均未上诉的,上诉期满后,一审判决书生效;二审民事判决书自当事人签收起,立即生效。
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具体如下:
1、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送达到当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发生效力,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2、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3、行政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受送达人提出需要纸质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以送达信息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判决书申请强制执行期限
1、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2、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之次日起计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生效之次日起计算;
3、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180日,自起诉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
4、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又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刑事判决书一般在送达的第二日起开始生效;民事判决书是自判决书送达签收之日开始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上诉、抗诉的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判决书生效时间怎么算
一、判决书生效时间怎么算
1、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二审终审,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生效的时间各有不同。分别是:
(1)民事一审判决书。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2)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3)刑事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4)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减刑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判刑是从拘留那天算吗
判刑是从拘留那天算。管制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民事判决书生效日期的规定
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未提起上诉的,则为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上诉期为当事人收到判决文书次日起计算。如果是一审,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生效后三日内是对方支付的时间,超过三日,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生效日起的二年内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超过二年就过期了。
一、一审判决的15天上诉期是如何计算的
一审判决的15天上诉期计算是从行为人收到第一审判决开始计算15天。法律规定,行为人不服判决,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法律文书是裁定书的,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判决书下来后申请强制执行几天执行
(一)法院判决书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是2年。
(二)一审判决以后,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根据判决书会说明被告的给付时间的,一般表述为:判决生效之日起或判决生效多少日之内支付多少钱。
(三)即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判决书说明给付日期,判决生效。届时被告不履行支付义务的,即凭判决书;判决生效文书;强制执行申请书到该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有效期限为判决生效之日起两年。
(四)二审判决略有不同,从二审判决时即为生效之日。凭一审和二审判决书,以及强制执行申请书到一审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有效期限为二审判决之日起两年。
三、缓刑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包含当天吗
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不包括当天,从第二天零时起算。判决书生效时间是收到判决次日起算。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一审判决书送达之后有个15日的上诉期,过了上诉期未上诉,判决书生效;二审判决书作出即生效。
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方式具体如下: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书生效时间:
一审判决以后,国内诉讼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涉外诉讼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三十日过后就生效。
判决书送达之日的认定,视送达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1)直接送达:受送达人,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留置送达:a、送达人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b、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3)电子送达:以送达信息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4)邮寄送达:a、国内诉讼,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b、涉外诉讼,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5)转交送达: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6)公告送达:a、国内诉讼公告之日经过三十日,视为送达。b、涉外诉讼公告之日经过三个月,视为送达。2、民事诉讼二审判决书生效时间:我国采取二审终审制度,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的。所以,民事诉讼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六十二条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并在下列期限内提起: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且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60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二)复议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复议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三)第一审行政判决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四)第一审行政裁定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五)第二审行政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80日内。
判决书生效的日期怎么算举例
民事一审判决书。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以后,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的一种实体处理文书。
判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规范性、创新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判决书内容包括:
1、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2、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3、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4、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判决书生效时间怎么算
一、民事判决书的生效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5条规定:“一审判决书和可以上诉的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给当事人的,上诉期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次日起计算。”二、刑事判决的生效期: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之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判决书生效时间怎么算
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具体情况如下:
1、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送达到当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发生效力,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2、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3、行政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受送达人提出需要纸质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以送达信息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判决生效日期怎么算
一、判决生效日期怎么算
1、判决生效日期的计算方式如下:
(1)如果是一审判决、裁定,超过上诉期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裁定书生效;
(2)如果是二审判决、裁定,属于最终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3)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一经作出既生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二、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判决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
1、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上诉,自双方收到法院判决书后15天的上诉期满后,即可向法律申请强制执行;
2、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一审判决后上诉的,从收到一审判决开始最快要三个月左右时间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怎么算的
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算法如下:
1、民事一审判决书。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2、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3、刑事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4、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进行民事诉讼分为步骤如下: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在诉讼状中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住处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诉讼请示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被告应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答辩期间可以依法提出管辖异议;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5、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在不停止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6、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决,当事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判决生效日期怎么算
我国案件一般是实行二审终审缺席的,而对于判决生效的日期,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如果是一审判决、裁定,超过上诉期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裁定书生效;二审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就生效,关于判决生效日期的问题,下面由我为你详细解答。
一、民事诉讼判决生效日期怎么算
1、如果是一审判决、裁定,超过上诉期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裁定书生效。
2、如果是二审判决、裁定,属于最终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3、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一经作出既生效。
4、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第一百五十五条 生效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第一百六十四条 上诉权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第一百七十五条 二审裁判效力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二、民事判决生效后不执行怎么办
(一)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向管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执行案件的前提条件:是指该案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即已通过法院诉讼进行裁判或仲裁裁决生效的法律文书。
1、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3、执行费用最终由被执行人承担。
4、先提交执行申请书,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生效的时间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如果是一审判决、裁定,超过上诉期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裁定书生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