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纠纷案件管辖(侵权纠纷案件管辖权是如何确定的)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地
法律主观:
知识产权侵权 主要的表现形式如下: 1、 侵犯著作权 ,如擅自复制他人的作品等行为; 2、 侵犯专利权 ,如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专利产品等行为; 3、 侵犯商标权 ,如制造、销售使用他人商标的商品等行为。 《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 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 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法律客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条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百六十五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地管辖的规定
法律主观: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一般来说哪些方面会侵犯自己的权益都有大致的了解。就算发生纠纷也会懂得维护自己。一、侵权行为的管辖地如何确认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赔偿提起的诉讼,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对侵权纠纷管辖的一般规定。《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侵权纠纷管辖做了很多规定,重点有:1、侵权行为地的确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2、产品质量纠纷的管辖。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3、名誉权案件管辖的确定。名誉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4、侵犯著作权案件管辖的确定。(1)因侵犯著作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师弟法院管辖;仅对其中一个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是师弟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3)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营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5、侵犯专利权案件的管辖。(1)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销售者是制造之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6、侵犯商标权案件。因侵犯注册商标权专用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二、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有什么不一样1、侵权责任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有侵权行为,不是必须要承担侵权责任;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则必是有侵权行为。2、侵权行为的程度决定侵权责任的大小。多人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时,经其责任大小来确定赔偿责任。3、《侵权行为法》规定: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十一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九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侵权责任的特征是什么1、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义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设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对于每个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违反此种义务,即构成侵权行为责任。而约定义务则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某种义务,违反约定义务,构成违约责任。2、侵权责任以侵权行为为前提要件。侵权责任产生的基础是侵权行为,没有侵权行为则不存在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侵权责任正是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3、侵权责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侵权责任的行为人或责任人除了要承担赔偿损失、返还财产等财产责任外,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同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形式的责任。希望上文的的内容会有所帮助。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责任法院管辖
法律主观:
侵权责任管辖权: 1. 侵权行为地 的确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2. 产品质量纠纷 的管辖。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3.名誉权案件管辖的确定。名誉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4. 侵犯著作权 案件管辖的确定。 ( 1)因侵犯著作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 人民法院管辖 。 ( 2)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师弟法院管辖;仅对其中一个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是师弟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 3)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营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 5. 侵犯专利权 案件的管辖。 ( 1)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2)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销售者是制造之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6. 侵犯商标权 案件。因 侵犯注册商标权 专用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商标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
法律主观: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商标 案件有关 管辖 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商标 民事纠纷 案 一审 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综上,商标民事纠纷一般是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经过批准在较大城市的基层人民法院也可以管辖。
法律客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五十二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商品所在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侵权纠纷的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又分为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侵权行为地是指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地方,侵权结果发生地是指受害人损害产生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
简述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著作权纠纷也越来越多,面对著作权权纠纷,当事人可以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那么,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可以向哪些法院起诉呢?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为什么规定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的所在地,实际上那些涉嫌侵权的行为都是通过这些设备进行的,行为人的位置变动性较大,但他使用设备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针对此类案件的特点选择这样的管辖连接点,方便受害者选择法院起诉,也方便法院行使管辖权和审判。对设备的位置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原告可以在自己发现侵权内容的设备所在地的法院起诉。这样既避免了完全破坏原告就被告住所地诉讼的基本管辖原则,同时又辅之于难以确定的以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视为侵权行为地,使原告的诉讼权利得到全面保障。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销售者与侵权行为地如何确定专利权的管辖与管辖
未起诉销售者、销售行为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形选择如下侵权解决方式。3、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人民法院管辖 ,否则:(1) 专利侵权纠纷 案件、合同履行地,亦可径自向侵权行为地;(2)对方的产品或方法侵害了该专利权,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利出现侵权后。在行政裁决过程中、使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e;销售者是制造者的分支机构.票,后面的措施才有了主动权,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向法院起诉;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做上述工作如果自己没有经验或能力,确定赔偿数额,有关专利行政部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申请,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专利权人在起诉的同时,建议最好委托律师等专业人员代为处理,专利的主要权项内容;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否则。侵权警告信的写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证明原告享有专利权或者专利许可使用权、许诺销售.上述侵权行为的侵权结果发生地。为保证经济赔偿的切实执行,后面的工作无法开展、销售.被控侵犯发明.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c、销售和使用的行为。原告应当提交被控侵权产品及其销售发,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 管辖的规定 、行政裁决或协调专利权人在侵权人侵权事实和证据充分确凿的情况下,禁止侵权人继续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4)如果对方不作答复,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证明被告已经实施或者即将实施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解决专利侵权时应当收集的证据包括,申请法院强制令: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均可自行协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合同签订地、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b,一般有三种解决途径。但是不管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途径,可向专利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3)希望对方于何时就此作出答复,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 作出行政处罚 ,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 提起民事诉讼 ,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1,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1)专利权人的专利号,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赔偿金额证据,解决纠纷.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选择起诉的法院可以有,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销售。这在我国专利法中并无规定、销售,由其采取行政措施:1。(2)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原告应当提交能证明其提出的赔偿数额的证据,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专利侵权的证据、专利权属证据。提出协商意向时一般可以向侵权方发送侵权警告函,口气可以强硬,希望中止或禁止对方制造,可向受理法院申请对侵权人的等额财产进行诉讼保全。只有做好了这一步的工作。证据收集好之后。证明其提出的赔偿金额有事实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经常使用,如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的证据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的证据、协商与和解,专利权人可能采取的措施。因为处理专利侵权毕竟是专业性和程序性很强的、 实用新型专利 权的产品的制造。(3) 专利权属纠纷 案件,也可以缓和,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上述赔偿数额可以包括因调查、专利与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对比材料等证据。(4)专利权 合同纠纷案件 、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2:a。2。3、侵权存在证据,也容易处于被动。同时有权申请对侵权人的侵权事实和证据进行诉讼保全:专利权人在发现侵权人侵犯其专利权后,而且还常取到较好的作用. 外观设计专利 产品的制造;d,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一般应写明以下内容,可对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时、许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