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诈骗罪较为科学的界定是什么?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12.05
55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险契约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一)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理解或者对有关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第五种观点认为,如果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是社会危害性行为而有意识地实施,则不能因为他自称不知法律,而排除故意的罪过,(二)法律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有误解,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其实该行为并非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

保险新契约是什么?

保单一般分为续保保单和新契约保单。在2007年3月1日买了份保险,保险期限一年,到2008年3月1日到期,此时你再继续购买这张保单就叫做续保保单。

如果从前没买过保险,保险公司没有你这个客户,那你购买保险时,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就是新契约保单。对于新契约保单,首先要核保,契约录入,才能最后承保,给你发送保单就购买保险发票。

扩展资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保险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险契约

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理解或者对有关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罪过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认识因素不同,就会影响意志因素,因而影响罪过。行为人的认识错误,既可能影响罪过的有无与罪过的形式,也可能影响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是既遂还是未遂,还可能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与否。认识错误包括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

(二)法律认识错误

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有误解。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其实该行为并非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例如,行为人以为与现役军人的配偶通奸是犯罪,在实施通奸行为后自动投案。但刑法并没有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情况称为幻觉犯。既然某种行为并非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就不能因为行为人误认为是犯罪而认定为有罪。

2.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行为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实该行为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例如,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其实刑法第219条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认识错误是否影响定罪,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坚持不知法律不免责的原则。第二种观点相反,认为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只能是违法性的认识,而不是社会危害性的认识。第三种观点认为,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违法性之间,只要认识其中之一即可。第四种观点认为,认识行为的违法性一般来说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但不能绝对化。根据行为人的具体情况,如果确实不知法律,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则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第五种观点认为,如果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是社会危害性行为而有意识地实施,则不能因为他自称不知法律,而排除故意的罪过。如果行为人确因不认识行为的违法性,从而也不认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则应排除犯罪的故意。通说采取第五种观点。

3.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在罪名、罪数、量刑等方面有不正确的理解。例如,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故意造成被保险人伤残,行为人误认为只成立保险诈骗罪,事实上成立保险诈骗罪与故意伤害罪。显然,行为人的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与量刑。

(三)事实认识错误

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因此,对客观事实的认识错误就可能影响故意。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1.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嗣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的符合说与法定的符合说的争论。前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后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

(1)具体的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例如,行为人本欲杀甲,黑夜里误将乙当做甲进行杀害。根据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而不只是保护特定的甲或者特定乙的生命,因此,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想杀人,而客观上又杀了人,那么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本来,根据具体符合说,由于行为人本欲杀甲,而客观上却杀害了乙,二者没有具体地相符合,行为人对甲应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乙应成立过失致人死亡。但现在的具体符合说论者也都认为,这种对象错误并不重要因而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所以,就这种对象错误而言,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完全相同。

(2)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例如,行为人举枪射击甲,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了乙,导致乙死亡。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刑法理论以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发生认识错误为由否认其为认识错误的一种情况。其实,认识错误并不限于行为人主观上发生了错误,而是包括行为人的认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一切情况。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认识(对甲射击)与客观情况(乙死亡)就是不一致的(通常所说的手段错误,如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本来会发生危害结果,但行为人误认为不会发生危害结果;或者行为人本欲使用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但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不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或者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但行为人误认为可以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实际上分别属于过失犯、未遂犯与不能犯的问题)。

关于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认为,由于客观事实与行为人的主观认识没有形成具体的符合,所以,在上例中,行为人对甲承担杀人未遂的责任,对乙则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二者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但是,由于具体的符合说存在诸多缺陷,刑法理论的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在上述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问题是,行为人本欲杀甲,但因为行为差误,同时导致甲与乙死亡的,应如何处理?根据法定符合说中的数故意说,行为人对甲与乙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当然,采取数故意说并不意味着成立数个故意杀人罪,因为只有一个行为,所以应按想象竞合犯以一罪论处。

(3)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即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事前故意与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的故意用刀刺杀乙,使乙受伤,但乙为血友病患者,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再如,甲为了使乙溺死而将乙推人井中,但井中没有水,乙摔死在井中。又如,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射击,乙为了避免子弹打中自己而后退,结果坠入悬崖而死亡。要解,决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问题,关键是要明确故意的成立所要求的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一种什么程度的认识。根据通说,只要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有认识即可,而不要求对因果关系发展的具体样态有明确认识。所以,行为人对因果关系发展的具体样态的认识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换言之,指向同一结果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错误,在犯罪构成的评价上并不重要,因为既然行为人具有实现同一结果的故意,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也具有因果关系,就必须肯定行为人对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具有故意,因而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事前的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第一行为),造成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迹,将乙扔至水中(第二行为),实际上乙是溺死于水中。刑法理论上对这种情况有多种处理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的第一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第二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犯,有人主张成立数罪。但以杀人的故意杀害了所要杀害的人,却成立杀人未遂,违反了社会的一般观念。第二种观点认为,如果在实施第二行为之际,对于死亡持未必的故意(或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施第二行为之际,相信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但行为的客观事实完全相同,只因行为人是否误信结果发生,来决定是否将行为分割为两个行为,还缺乏理由。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故意,只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但这一学说有歪曲事实的嫌疑。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体,视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处理,只要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在相当的因果关系之内,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通常认为,在这种场合,第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即仍应肯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欲实现的结果完全一致,故应以故意犯罪既遂论处。

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实际上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例如,甲准备使乙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绞死,但未待甲实施绞杀行为时,乙由于吃了过量的安眠药而死亡。再如,甲准备将乙的贵重物品搬至院墙外毁坏,但刚拿起贵重物品时,贵重物品从手中滑落而摔坏。要认定这种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第一行为时,是否已经着手实行,如果能得出肯定结论,则应认定为故意犯罪既遂,如果得出否定结论,则否认故意犯罪既遂。

2.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所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因而也被称为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只有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法益,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例如,行为人本欲盗窃一般财物,却误将枪支当做一般财物进行盗窃。这种认识错误超出了犯罪构成的范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盗窃财物)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盗窃枪支)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后者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超出了同一犯罪构成。例如,行为人本欲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将乙身边价值近万元的宠物打死。同样,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杀人)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毁坏财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抽象的事实错误实际上存在两种类型:一是主观方面轻而客观方面重,即行为人本欲犯轻罪,客观上却是重罪的犯罪事实,本欲毁坏财物却杀了人就是如此。二是主观方面重而客观方面轻,即行为人本欲犯重罪,客观上却是轻罪的犯罪事实,本欲杀人却打死了宠物就是如此。

根据法定符合说,对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应当在主客观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详言之,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或仅根据行为的客观事实认定犯罪,而应在故意内容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如果重罪与轻罪同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例如,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却实际上盗窃了枪支时,行为人客观上虽然实施了盗窃枪支的行为,但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该客观行为与主观故意没有统一起来,故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的故意,也实施盗窃行为,枪支同时具有财产价值,因而可以评价为财物,于是,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相统一了,故应认定为盗窃罪(既遂)。再如,行为人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误认为是遗忘物而据为己有。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实施的是盗窃行为,但主观上仅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故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并没有统一起来;只有认定为侵占罪,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由此看来,对于抽象的事实错误(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从轻罪的主观认识或轻罪的客观事实出发,然后再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或主观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即如果主观认识是轻罪,而客观事实是重罪,则从主观认识出发,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如有,则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如果客观事实是轻罪,而主观认识是重罪,则从客观事实出发,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主观事实;如有,则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但是,如果重罪处罚未遂犯,且重罪的未遂犯重于轻罪的既遂犯,则应以重罪的未遂犯论处。例如,甲故意向乙开枪射击,但因为没有瞄准而导致丙轻伤。对此,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而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既遂。

行为人误将非犯罪对象当做犯罪对象加以侵害的(如行为人本欲杀害甲,黑夜里误将一只有害野兽当做甲杀死),或者,行为人误将犯罪对象当做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的(如行为人本欲杀死有害野兽,黑夜里误认为邻人为野兽而开枪射击致人死亡),虽然也存在认识错误,但主要属于未遂犯与不能犯、过失与意外事件的问题。

金融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在为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设立的相对确定的判断标准中,将控制条件作为第一层面的判断标准(即通过对行为人控制或者准备控制他人财物的行为的合法性分析。

首先确认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性), 将失控条件作为第二层面的判断标准(即考察其心理上对使财物完全脱离权利人的有效控制是否具有明确的追求,以此作为决定性条件),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判断体系。

2、数额在公安机关对金融诈骗犯罪进行查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特定的数额是决定是否作为诈骗刑事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2001年4月1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追诉标准的规定》)。

对于金融诈骗犯罪和经济犯罪中涉及到“数额”的犯罪基本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达到这一数额的,才能构成刑事犯罪立案、追诉,追究刑事责任;未达到《追诉标准的规定》中的数额的,不构成刑事犯罪,只能作为一般违法行为追究相应的民事或行政责任。

3、金融诈骗的犯罪主体修订后的刑法只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四种金融诈骗犯罪行为的犯罪主体。单位是金融活动的主要主体,如申请贷款的多为单位,信用卡有单位卡和个人卡两种,在投保和有价证券(如股票)交易中,以单位为大户。

因此,完全存在单位进行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保险诈骗、有价证券诈骗的可能。而且,单位贷款的数额,信用卡中单位卡数额,大户的证券交易、单位投保的数额远非个人能比。

因此,一旦发生诈骗,危害性更大。修订后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成为这四种金融诈骗的主体,不能不说是立法的疏忽,建议立法时予以完善。

扩展资料

金融诈骗罪的刑法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所谓数额巨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个人诈骗数额达5万元以上,单位诈骗金额达30万元以上。

至于其他严重情节,一般是指进行金融凭证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多次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恶习不改的;因其诈骗造成受害人巨大经济损失的;金融凭证诈骗款项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等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是一种福利事业,具有非盈利性质。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二是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只是在此前提下给投保者以经济补偿;三是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承担。商业保险完全是由投保个人负担;四是待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从稳定社会出发,着眼于长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还要随着物价上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经济补偿。五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政府对社会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以保护投人的利益。

商业保险主要是人身保险与社保的区别在于:

一、经营主体不同,人身保险的经营主休必须是商业保险公司。社保保险可以由政府或其设立的机构办理,也可以委托金融经营机构如基金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代管。社会保险带有行政性特色。我国,经办社会保险的机构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授权的社会保险机构。

二、行为依据不同。人身保险是依合同实施的民事行为,保险关系的建立是以保险合同的形式体现,保险双方当事人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也是以保险合同为依据的。而社会保险则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享受社会保险的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或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为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国家必须颁布社会保险的法规强制实施。

三、实施方式不同。人身保险合同的订立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除少数险种外,在多数险种在法律上没有强制实施的规定。而社会保险则具有强制实施的特点,凡是社会保险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必须一律参加,没有选择余地,而且对无故拒交或迟交保险费的要征收滞纳金,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适用的原则不同。人身保险是以合同体现双方当事人关系的,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即保险人承担赔偿和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完全取决于投保人是否交纳保险费以及交纳的数额。也就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因而,人身保险强调的是“个人公平”原则。而社会保险因其与政府的社会经济目标相联系,以贯彻国家的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为宗旨,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原则。投保人的交费水平与保障水平的联系并不紧密,为了体现政府的职责,不管投保人交费多少,给付标准原则上是同一的,甚至有些人可以免交保险费,但同样能获得社会保险的保障。

五、保障功能不同。人身保险的保障目标是在保险金额限度内对保险事故所致损害进行保险金的给付。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们一生中生活消费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即生存、发展与享受都可以通过购买人身保险得到保障。而社会保险的保障目标是通过社会保险金的支付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即生存需要,因而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六保费负担不同。交付保险费是人身保险投保人应尽的基本义务,而且保险费中不仅仅包含死亡、伤残、疾病等费用,还包括了保险人的营业与管理费用,投保人必须全部承担。因而,人身保险的收费标准一般较高。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费通常是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的。至于各方的负担比例,则因项目不同、经济承担能力不同而各异。

与社保比,商业保险是交费自己选择,社保是不够温饱型的,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拐棍,是补充社保的,有商业保险你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比较高的生活水准.退休后的养老金是自己定的因为其实就看你交了多少钱在保险公司.

社保一般都没什么或者是没多少身故金的,而商业保险一般都有身故金(当然也有些只保生存的没身故金的种类]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体现社会保险法律规范的国家强制力的核心部分。立法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秩序。而对国家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制定法律,更在于实施法律。若无有效的实施和遵守,再好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社会保险法律责任体系,不仅是完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社会保险法律正确实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必然需要。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类型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是指在社会保险费的稽核、征缴、运行、发放过程中,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引起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后果。从责任主体来分,主要包括用人单位责任、劳动者责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任和其他主体责任。

保险刑事法律责任

(一)保险犯罪的概念

所谓保险犯罪,是指保险市场参与主体在投保、索保、承保、理赔、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及保险行为监管等过程中,违反《保险法》及《刑法》的规定,破坏保险市场正常管理秩序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依照《刑法》规定,保险犯罪主要包括下列具体罪名:

(1)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刑法》一百七十四条)

(2)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刑法》一百八十四条)

(3)挪用资金罪;(《刑法》一百八十五条)

(4)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刑法》二百二十九条)

(5)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6)职务侵占罪;(《刑法》一百八十三条、二百七十一条)

(7)保险诈骗罪;(《刑法》一百九十八条)

(8)非法经营罪;(《刑法》二百二十五条)

(9)诈骗罪;(《刑法》二百六十六条)

(10)贪污罪;(《刑法》三百八十二条)

(11)挪用公款罪;(《刑法》三百八十四条)

(12)受贿罪;(《刑法》三百八十五条)

(13)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刑法》三百九十七条)

(二)几种典型保险犯罪的含义

1.擅自设立金融(保险)机构罪;(《刑法》一百七十四条)

是指未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保险公司的行为。包括未依据法定条件、程序进行申请而设立;也包括虽经申请但未获得批准而设立两种情形。

2.(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刑法》一百八十三条、二百七十一条)

是指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实际侵占保险公司资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此行为的,依照贪污罪处罚。

3.保险诈骗罪;(《刑法》一百九十八条)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了5种具体的诈骗行为: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4)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5)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该条同时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提供诈骗条件的,以保险诈骗共犯论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北京网络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是多少

北京网络诈骗罪的立案金额一般为三千元以上。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但是立案标准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不一样。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 ...
2023-11-30 14:57

对保险诈骗罪较为科学的界定是什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险契约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一)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理解或者对有关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第五种观点认为,如果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是社会危害 ...
刑事
550热度

出车祸逃逸保险公司还会赔偿吗

出车祸逃逸保险公司还会赔偿,出车祸逃逸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根据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1、驾驶人没有取得驾驶资格或醉酒的; 2、被保险机动车在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法律依据: ...
2023-11-07 15:34

住院保险买了两家能都赔付吗(住院保险买了两家能都赔付吗材料医院怎么开)

两家保险可以同时报销吗投保人购买保险之后,当发生保险合同类约定的事项时,保险公司就会对投保人进行一定的赔付或者是费用的报销,住院津贴保险可以多家公司理赔吗可以,在买多份保险时,保险公司会根据被保险人住院的天数以及合同约定金额给付相 ...
法律知识
901热度

工伤保险的费用由企业还是个人承担

职工受到事故伤害至被认定为工伤前发生的救治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药品目录和工伤住院服务标准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销。职工治疗工伤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
2023-11-17 16:12

闯红灯事故(闯红灯事故全责保险公司理赔吗)

法律客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闯红灯责任怎么划分法律主观:1、按照《 道路交通事故 当事人责任 确定规 ...
法律知识
480热度

严重超载保险公司是否理赔

超载出事故,保险公司可拒绝赔偿。车辆保险,即机动车辆保险,简称车险,也称作汽车保险。它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十七条 订立保险合 ...
2023-11-17 15:52

有效保额和身故保险金的区别(有效保额是什么意思)

定期寿险本身就是以被保人的寿命为保障标的,当被保人身故后(假设符合约定条件且不触及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就直接赔付一笔身故保险金,就拿重疾险举例,如果是投保的是保终身且带有身故保障类型重疾险,即使被保人一生平安,保障期间都没有发生过 ...
法律知识
374热度

保险赔完肇事者是否还要赔

保险赔完若是已经没有不足的肇事者是不需要赔偿的。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各自的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 ...
2023-11-07 15:44

买了意外保险受伤了怎么赔偿(买了意外保险受伤了怎么赔偿能赔多少钱)

买了意外保险受伤了,需要先报案,准备并提交理赔材料后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即可进行理赔,具体流程如下:1.报案:发生意外险保障范围内的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受益人还需要及时报案,一般建议在发生保险事故后的24小时-48小时内报案,在发生意外事 ...
法律知识
234热度

孩子意外摔伤学校保险如何理赔

法律没有规定具体赔偿标准,一般以学生的监护人和学校协商一致为准。 一般赔偿金额不会超过你所遭受的损失金额。(不得利原则) 你可以要求以下赔偿: 1、医疗费(住院费、治疗费、药费等) 2、监护人的误工费(因照顾孩子导致的工资损失) 3、住院营养补 ...
2023-11-17 16:12

车祸车主全责保险公司怎么赔偿伤者(车祸理赔流程对方全责赔付标准)

(五)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 ...
法律知识
605热度

车祸全责保险公司怎么赔付

一方对车祸承担全责的,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签订的保险合同予以赔偿,仍然不足的,由责任人自己赔偿。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 被保险机 ...
2023-12-05 15:12

如何定性诈骗罪和经济纠纷(派出所如何认定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被害人“自愿处分 ...
法律知识
450热度

车祸顶包保险理赔吗

车祸顶包保险理赔。保险不理赔的情形有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顶包不属于不理赔的法定情形。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 ...
2023-12-08 14:53

工厂辞退60岁工人有没有补偿(工厂辞退60岁工人有没有补偿,未买养老保险)

劳动者满60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不需要再通过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一般用人单位辞退满60岁职工是不需要付补偿金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的男性的退休年龄就是60周岁,在已经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开始享受基 ...
法律知识
153热度

保险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应当怎样区分

保险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方式和犯罪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是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等方式骗取对方财物,保险诈骗罪是以虚构保险标、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保险诈骗罪是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 ...
2023-12-13 15:21

事故全责(事故全责保险公司会全赔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违法记分分值》 第一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四)造成交通 ...
法律知识
133热度

学校交的320元是什么保险

医疗保险有以下几种: 1、社会医疗保险; 2、住院保险; 3、手术医疗险; 4、重大疾病医疗险。 具体情况可咨询社保局或者学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
2023-11-17 16:22

诉讼财产保全保险是什么意思(财产保全要交多少钱)

诉讼财产保全保险费法律分析: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保险人)签订保险产品合约,保险公司以保险产品作为担保物,对诉讼当事人(被保险人)的财产保全行为进行担保,当被保险人申请错误依法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根据 ...
法律知识
120热度

怀孕了单位还能给交保险吗

在怀孕的时候,社保是可以停止的,一般情况下怀孕的阶段需要停止工作,在这段时间可以不交社保。不过仍然还可以选择继续交保,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而这些保险的类型往往是在职工生产宝宝后后的18个月内,向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申请。 法律依据:《中 ...
2023-11-27 14:29

非道路事故保险公司赔吗(在非道路上发生事故谁定责)

因“交强险”的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该保险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 ...
法律知识
758热度

车主与保险公司该由何人承担诉讼费

车主与保险公司该由保险公司承担诉讼费。根据法律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保险人承担。 法律依据: 《保险 ...
2023-12-14 15:49

事故对方全责我可以走保险吗(事故对方报保险后怎么处理)

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通知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应当立即给予答复,告知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具体的赔偿程序等有关事项,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
法律知识
733热度

保险诈骗罪能不能适用缓刑

保险诈骗罪能适用缓刑。保险诈骗罪指采用虚构保险标、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的,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其最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是能缓刑的。 法 ...
2024-01-03 16:02

诈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由上述法律、司法解释可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被限定为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精神损害被明确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 ...
法律知识
375热度

养老保险忘了缴费怎么办

养老保险断缴是不会清零的,只要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都是接着算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里的累计缴费满15年是指职工或居民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因 ...
2023-11-27 14:29

工地集体保险赔偿标准(工地集体保险赔偿标准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有关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 ...
法律知识
720热度

买了全险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全赔吗

买了全险,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一般全赔。但是如果行为人有以下情况的,即使买了全险,保险公司也不会全赔: 1、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2、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只是 ...
2023-10-25 11:47

分别在两个保险公司各买的意外险都能理赔吗(两份重疾险可以一起赔付吗)

三、涉及到一些意外事故的超范围就是部分公司不理赔如果涉及到一些意外事故的超范围就是部分公司不理赔,不惊对于这些保险公司而言,在投保者出现了相应的意外事故之后,会出现很多的一些保险事故的核实程序,毕竟保险公司需要核实这些意外事故的责 ...
法律知识
120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