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按揭各方的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假按揭现象也日益增多。假按揭是指购房人以虚拟的购房行为,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会给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将从假按揭的定义、犯罪构成和真实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假按揭各方的刑事责任。
一、假按揭的定义
假按揭是指购房人以虚拟的购房行为,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具体来说,购房人通过虚假的购房合同、购房发票等文件,虚构购房事实,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据虚构的事实发放贷款,购房人实际不支付首付款项,也不负责还本付息,而是将获得的贷款用于其他目的,如投资股票、赌博等高风险活动。
二、犯罪构成
假按揭行为构成犯罪,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刑事责任:
1. 合同诈骗罪
假按揭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合同欺诈行为,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中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贷款诈骗罪
假按揭行为也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中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1. 虚假诉讼罪
假按揭行为还涉嫌构成虚假诉讼罪。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中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真实案例还原
某市房管局原局长刘某与房地产开发商勾结,通过虚假购房合同、购房发票等文件,骗取银行贷款,涉嫌犯罪被查处。据报道,刘某等人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以及涉嫌贷款诈骗等犯罪。该案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银行贷款数亿元,给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该案的查处表明,国家对于假按揭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对于涉及假按揭行为的公职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
假按揭行为是一种欺诈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对于涉及假按揭行为的各方人员,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银行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假按揭行为的发生,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购房人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假按揭等违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