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的合理性是什么
对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法律界和社会关注重点。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责任界定复杂多变,造成对受害方和责任方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足。因此,为更好地解决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中国司法实践跟随欧美法系开始探索“责任倒查”制度。
责任倒查制度的意义
责任倒查制度,也称“谁主张,谁举证”制度,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对于事故的责任认定应该采用“自主举证、责任倒查”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双方事故责任认定存在争议,责任方应当先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受害方只需要证明事故发生并存在伤害事实即可。这样的制度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 根据事实和证据,确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赔偿更公正。倒查制度的出现,可以避免有错方过于激进地抗辩控制,有利于案件按照事实和证据的规律,更加公正地判决。
2. 有利于减缓司法压力,提高效率,优化司法资源分配。由于交通事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民事案件,司法系统的压力较大,长时间的诉讼过程也浪费了相对应的司法资源。而如果将责任倒查制度正式运用,将有助于加快案件审理速度,降低司法压力。
3. 鼓励交通安全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倒查制度的实施,将对驾驶员们的安全意识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故对一方达成不理性的赔偿要求,从而促进交通安全行为的普及和推广。
责任倒查制度的原因
责任倒查制度的实施,要从我国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制度方面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1. 交通事故产生原因:由于我国交通道路状态、车辆管理、驾驶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交通事故较为频繁和复杂。同时,我国传统的判定标准较为繁琐,往往需要双方当事人通过自行定罪或者证据推断来进行判定。这种方法容易给鉴定人员造成误判,导致事故责任的判定产生争议。
2. 制度方面:我国民事诉讼可分为请求人和被请求人两种诉讼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司法公正,特别是交通事故这样的小额赔偿民事案件,若是判定原则仍是“以谁引发事故为主判、与谁同比重”的标准,往往存在责任难以确定,判决难以维护诸多问题。
责任倒查制度的问题解决方式
合理的制度,不仅要从理论上推动制度实现,也需要从实际运行的数据上证明制度合理性。倒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判案的公正性和高效性,但也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倒查制度可能会鼓励一些人投保。在责任倒查制度引入之前,很多推定责任方在鉴定中采用了证据丰富的方式还是无法达成一致。然而,当倒查制度正式运用后,无过错方会更有意愿投保。
2. 由于倒查制度更倾向于弱势方,可能会对一些实际上有过错的驾驶员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倒查制度问题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以下建议:
1. 配合相关政策调整,支持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警示。
2. 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交通安全。
3.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推进倒查制度时,需要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从立法到司法,从负债物的定义,到责任判定标准,进一步修缮现行法规具体事项,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备的法规。
交通事故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1. 倒查制度惠及实际利益
2019年10月15日,云南腾冲一对夫妇驾车到昆明参加亲戚婚礼途中,因行驶过程中对车道错误判断和掉头,造成了一起交通事故。经责任倒查制度调查,该夫妇承担了90%的赔偿责任,但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和人身伤害赔偿总额达40多万元,考虑到其负担能力,另一方在该责任下迅速同意了相对比例,并有意申请保险公司代交赔款。
2. 倒查制度不影响涉及中高端车主利益
在2019年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双方车辆被锁碰撞车辆失去平衡,一方车辆腾空百米之外,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人身损伤。最后虽然仅有一周长的医疗费用等赔偿,但在倒查制度的指引下,无过错方体谅对方痛苦想法,并且注射一定量补助人身赔偿,一方赔偿了相关费用。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起案例当中,尽管是倒查制度下的交通事故赔偿,但功能显而易见,并没有涉及到原有的涉及中高端车主复杂利益。同时,二者案例也达到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和妥善如实赔偿的双重目的。
结论
责任倒查制度,在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和交通赔偿问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交通安全和公正司法的促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制定更多相关法规和措施,引导更多行业和公民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促进交通状况持续和谐、稳定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