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绝对不起诉(什么叫绝对不起诉案件)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12.13
954
(2)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2)相对不起诉,是纯碰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迹裤键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区别

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区别:(1)绝对不起诉,指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2)相对不起诉,是纯碰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迹裤键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姿巧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检察院说不起诉了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

检察院做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因为证据还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或者是行为人的行为犯罪程度轻微并且有悔罪的表现,或者是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对行为人减轻处罚的,检察院都可以做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也就是相对不起诉的对象,实际上是行为已经达到了应当受到法律处罚,但是有其他法定情节,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

法律客观:

检察院在什么情况下不起诉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1、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3、证据不足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

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区别:(1)绝对不起诉,指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2)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区别:

绝对不起诉,指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其具体条件是:

1、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相对不起诉的条件下,人民检察院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作出起诉决定。

绝对不起诉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里的应当是指因为不具备起诉的法定条件而必须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不起诉三种情况

法律主观:

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 不起诉决定 的法定情形。根据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1、 法定不起诉 (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款规定: 犯罪嫌疑人 有本法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 2、 酌定不起诉 ( 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对于 犯罪情节轻微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 负刑事责任 ; (2)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3、证据不足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75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 检察院不起诉 的情形来看,此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证据不足不起诉。而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不起诉,此时尚未经过法院的审判,其实都不能确定嫌疑人是否无罪。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什么是不起诉

一、不起诉的含义是什么

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终止诉讼而不交付法院审判的处分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依法做出的处理结果之一,其性质是人民检察院对其认定的不应追究、不需要追究或者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一种诉讼处分。它的法律效力在于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从而在审查起诉阶段终止刑事诉讼。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不起诉决定意味着其行为在法律上是无罪的。

二、不起诉的种类有哪几个

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我国刑法把情节分为定罪的界限的定罪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来理解,如果某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当然不能提起诉讼,作出起诉决定。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刑法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诉,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已无危害,没有必要再对他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76条、77条、对追诉时效有具体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不予起诉,这是近代世界刑事诉讼法普遍适用的原则。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特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或国务院的建议,经过审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在我国,凡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罚的,公安机关不得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我国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三种,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益,如婚姻、名誉等,实质上是公民个人的私权,是否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责任由公民个人自行决定。对于这些案件,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的人不提出告诉,或者提出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人民检察院依法作不起诉处理。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意味着失去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刑事诉讼活动没必要继续进行下去,因此,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就此终止刑事诉讼。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笔者认为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依照刑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这种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22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7条、第68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也可以不作出起诉决定,在确认犯罪嫌疑人有上述情形之一后,还必须在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考虑适用不起诉。即人民检察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手段、危害后果、悔罪表现以及一贯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确实认为不起诉比起诉更为有利时,才能做出不起诉决定。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酌定不起诉”,把“应当不起诉”称为“法定不起诉”。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在此意义上,所谓“可以”一词的表述并不准确,科学的含义是“应当”。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区别

法律分析: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区别:绝对不起诉,指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绝对不起诉的条件和范围

法律分析:绝对不起诉的条件为:1、犯罪分子或被告行为、情节不足以触犯刑法;2、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3、特赦免刑;4、自诉案件自诉人不起诉或者撤回起诉;5、犯罪行为人已死亡;6、存在其他法律规定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也就是说,绝对不起诉的范围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具备法定不起诉条件,人民检察院不具有诉权,人民检察院只能作出不起诉决定而毫无酌定的余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法律有直接规定,我们在平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查询法律法规,但罗列的不是非常的清楚,如果比较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话,可以跟着我一起往下面看看,我在下面总结了这个方面的知识,对于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了解之后很有帮助。

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

一、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中国刑法把情节分为定罪的界限的定罪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来理解,如果某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当然不能提起诉讼,作出起诉决定。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刑法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诉,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已无危害,没有必要再对他追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第76条、77条、对追诉时效有具体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不予起诉,这是近代世界刑事诉讼法普遍适用的原则。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特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或国务院的建议,经过审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在中国,凡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罚的,公安机关不得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中国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四种,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占。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益,如婚姻、名誉等,实质上是公民个人的私权,是否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责任由公民个人自行决定。对于这些案件,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的人不提出告诉,或者提出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人民检察院依法作不起诉处理。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意味着失去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刑事诉讼活动没必要继续进行下去,因此,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就此终止刑事诉讼。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笔者认为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依照刑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这种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19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刑法》第67条、第68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也可以不作出起诉决定,在确认犯罪嫌疑人有上述情形之一后,还必须在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考虑适用不起诉。即人民检察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手段、危害后果、悔罪表现以及一贯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确实认为不起诉比起诉更为有利时,才能做出不起诉决定。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酌定不起诉”,把“应当不起诉”称为“法定不起诉”。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在此意义上,所谓“可以”一词的表述并不准确,科学的含义是“应当”。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存疑不起诉,能申请补偿吗

存疑不起诉,能申请国家赔偿。存疑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况下属于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采取了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国家应给予适当赔偿。 ...
2024-01-03 15:38

案件发生多久以后不可以起诉

让我们回顾一下案件发生后多久可以起诉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法律,案件发生后,一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具体时间限制因地区和案件性质而异,但通常在案件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例如,在一些地区,案件发生后一个月内 ...
法律知识
673热度

被寻衅滋事的案件是不是公诉案件

被寻衅滋事的案件是公诉案件。寻衅滋事案件当中的受害者不能自己直接提起刑事诉讼,是在报警以后由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后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提起诉讼。但是受害者可以自己提其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 ...
2023-11-24 15:36

网上可以起诉经济纠纷案件(网上可以起诉经济纠纷案件吗)

网上经济纠纷怎样起诉网络纠纷首先要明确被告,确定了被告才能确定起诉人和起诉地,比如网购纠纷,网购的被告一般不是网购平台而是卖商品的商户,明确被告后就可以向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上诉,网店或者网购平台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要求 ...
法律知识
95热度

找不到欠款人如何进行起诉

找不到欠款人的债权人要起诉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对于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公告送达,如果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
2023-12-07 15:15

起诉抚养费需要哪些材料(起诉抚养费可以在网上起诉吗)

二、不给抚养费起诉需要什么材料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起诉抚养费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法律分析:第一,孩子的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以及复印件,不给抚养费怎么起诉要什么证据一 ...
法律知识
812热度

我媳妇出轨了可以起诉那个男的吗

不能。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夫妻一方出轨,一般是不能起诉第三者的,第三者是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要离婚的,只以请求多割财产或者离婚损害赔偿。但是如果双方有以夫妻名意同居,证剧确凿。可告其重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2023-11-28 15:39

贷款一般逾期多久会被起诉(逾期多少钱才会立案)

银行起诉用户后,法院并不会直接开庭受理案件,一般来说法院会先让双方进行协商,的相关知识介绍,贷款逾期被起诉了也别担心,只要用户态度良好,且表明自己愿意尽快还清欠款,银行通常都会撤诉的,逾期满3个月属于严重逾期,这时候银行会根据逾期的 ...
法律知识
145热度

交通肇事罪有谅解书检察院可以免起诉吗

交通肇事罪有谅解书的,检察院不会不起诉,只是在量刑的时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2023-11-13 15:52

离婚案件原告管辖规定(离婚案件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诉吗)

适用特别规定的情形是: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对宣告下落不明或失踪的人,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和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案件的 ...
民事
664热度

办理减刑案件时,如何确认“立功表现”

办理减刑案件时,确认“立功表现”一般通过查明罪犯是否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或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
2023-11-24 15:24

起诉离婚一方不出庭怎么办(起诉离婚一方不出庭怎么办理)

2.被告不到庭,其中需要注意被告不到庭的原因:1)如果被告没有接到诉讼材料,即没有送达,那么主审法官会征求原告意见,看是否同意公告,此时案件由简易程序转变为普通程序,公告期后,可以依法缺席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 ...
法律知识
143热度

欠款起诉时效具体有多少年

欠款起诉的时效有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 ...
2023-11-20 16:17

轻伤多久之后不能起诉(轻伤多久之后不能报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这些人应是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一审判决确定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审中的 ...
法律知识
631热度

合同丢了对方不认还能起诉吗

合同丢了对方不认还能起诉。根据法律规定,只要符合起诉条件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起诉对方当事人的,需要有其他的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 ...
2023-12-04 15:00

起诉后撤诉诉讼费退吗(起诉费一般要多少钱)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四条 民事案件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或者上诉人负担,原告撤诉后诉讼费给退吗法律分析:撤诉案件,案件受理费退还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3、在行政案件中,若被告改变或者撤销了 ...
法律知识
374热度

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应当怎么办

因为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的,当事人首先应当积极应诉,可以与出借人协商分期偿还或者延期偿还,否则根据生效的法律判决文书债务人还是不偿还借款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 ...
2023-11-14 15:03

民事案件撤诉后还能起诉吗(原告撤诉还能再起诉吗)

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不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 ...
法律知识
299热度

有欠条欠债不还应当怎样起诉

有欠条但是债务人不还的,出借人可以先与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要起诉,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 ...
2023-12-07 15:20

离婚二次起诉一般多久开庭立案,离婚案件二次起诉多久开庭

法律分析:目前我国现行的所有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次起诉离婚多久开庭,一般从原告方起诉到开庭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离婚案件一般会在3个月内审结,具体时间还是要依据实际的案件情况来决定,任何的离婚案件在被当地人民法院受理后,都需 ...
婚姻
511热度

欠款起诉之后多久可以结案

欠款纠纷起诉之后如果适用普通程序的一般会在六个月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
2023-12-01 14:43

银行起诉担保人怎么办(银行起诉借款人担保人怎么办)

如果您被银行起诉,法院最终判决您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则您的个人财产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银行可以申请法院查封您的银行账户、财产等资产,或者要求您以其他方式对债务进行偿还,银行贷款到期当事人没还、银行已经起诉当事人和担保人,法院会走哪些程 ...
法律知识
632热度

欠债不还该怎么起诉

面对欠债不还的情况,当事人要起诉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还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
2023-11-14 15:03

刑事案件起诉流程(刑事案件起诉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审查起诉:人民 ...
法律知识
847热度

离婚案件结案后多久下达判决书

离婚案件结案后多久下达判决书取决于人民法院宣判方式,如果是当庭宣判的,会在宣判之日起十天内下达判决书;如果是定期宣判的,则会在宣判后立即发放判决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 ...
2023-11-24 15:18

什么叫绝对不起诉(什么叫绝对不起诉案件)

(2)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 ...
刑事
954热度

合同纠纷能否在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

合同纠纷能在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当事人也可以书面协议选择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对合同纠纷案件进行管辖。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 ...
2023-12-04 15:00

起诉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起诉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案件

债务人必须先去法院民事庭起诉,判决后15天生效,然后法院会限令一个期限一归还,逾期不还,才能去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同时要附上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从起诉到强制执行需要两年,具体如下:申请人进行申请起诉,起诉成功后,一般是在法律文书 ...
法律知识
23热度

工伤案件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依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是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工伤待遇的,工伤职工必须先进行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之后走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任何一方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是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交通事故
5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