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泄露了个人信息怎么办(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方法)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方法
个人信息泄露的处理方法如下: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向公安部门报案。公民在个人信息泄露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同时也可以向侵权人索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侵犯隐私权的常见行为如下: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要求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4、主观方面:要求主观故意。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4、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4、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5、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6、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补救
法律分析:1、更换账号、修改密码。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防止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流出,并且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2、收集证据线索、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然后去报警。报案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是也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3、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的重要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不小心透露了个人信息怎么办
法律主观:
个人信息的泄露需要看是否存在过错,如果是不小心导致,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一般没什么事,反之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泄露个人信息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不管干什么都是需要本人签字的,需要多加注意,不要在网上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二、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处理办法1、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2、更改重要的密码。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3、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4、律师起诉。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5、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现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事事都要追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无关紧要的、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可以选择不予理睬。三、上网的时候如何防范信息泄露1、选择可靠的平台随着电商时代的降临,营销与用户这两个词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新的平台也在不断诞生,相信大家肯定遇到过新的平台搞优惠吸引用户的活动,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最好能先了解一番,哪怕只是在网上检索一下该平台的资质。2、不轻信外来信息,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最近经常看到一些特殊的诈骗形式,对方已经掌握了你一定的信息量,用来套取你更多的信息量,比如陌生来电、要验证码等,或者就是通过一些网络即时聊天工具,通过一些手段,甚至是恐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你的个人信息。3、使用安全软件安全软件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就算是按照网友们调侃的大流氓治小流氓那般,但也至少帮助用户规避了很多常规的信息泄露,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4、约束自己的好奇心很多时候,手机收到信息或网络聊天工具发的一些地址或者链接的时候,如果不确定来源或者怀疑其安全性的时候,请不要打开,以防其入侵个人电脑或盗取你输入的个人信息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公民自己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的,一般不会有什么事情,因为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定程序才能生效,但也需要多加注意。
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
1、更换账号。2、更改重要的密码。3、报案。4、律师起诉。5、收集证据。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在互联网社会,我们有很多地方要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论是生活、娱乐还是工作我们都有填写个人信息的可能。那么因为一些原因向登录了不明的网站等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那么,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下面我就给大家说几个方法。
一、网上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咋办?
1、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2、更改重要的密码。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4、律师起诉。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5、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现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事事都要追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无关紧要的、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可以选择不予理睬。
二、上网的时候如何防范信息泄露?
1、选择可靠的平台
随着电商时代的降临,营销与用户这两个词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新的平台也在不断诞生,相信大家肯定遇到过新的平台搞优惠吸引用户的活动,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最好能先了解一番,哪怕只是在网上检索一下该平台的资质。
2、不轻信外来信息,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特殊的诈骗形式,对方已经掌握了你一定的信息量,用来套取你更多的信息量,比如陌生来电、要验证码等,或者就是通过一些网络即时聊天工具,通过一些手段,甚至是恐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3、使用安全软件
安全软件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就算是按照网友们调侃的大流氓治小流氓那般,但也至少帮助用户规避了很多常规的信息泄露,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4、约束自己的好奇心
很多时候,手机收到信息或网络聊天工具发的一些地址或者链接的时候,如果不确定来源或者怀疑其安全性的时候,请不要打开,以防其入侵个人电脑或盗取你输入的个人信息内容。
我们在平日上网的时候,应该浏览安全的网页,使用安全软件,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不小心将信息泄露了,如果信息非常重要,则要对有关密码等进行修改。已经被他人非法利用给自己造成损失的,就要报警,同时注意收集证据。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补救
个人信息泄露了补救方法如下:
1、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备案;
3、提醒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账号,甚至还可能诈骗身边的亲朋好友;
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应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4、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5、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6、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量刑定罪,视情况而定: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 “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后,将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情节严重”:
a.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b.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c.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d.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e.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f.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g.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h.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i.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j.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3)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a.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的;
b.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
c.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后,将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情节特别严重”:
a.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
b.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c.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
d.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从重处罚;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应的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罚,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信息泄露了该怎么办
法律主观: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补救
手机个人信息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补救。第一,及时办理身份证挂失手续,可以到当地的派出所,户籍办公室进行办理挂失手续,也可以直接到当地的日报社进行挂失,挂失身份证别人拿你的身份证办理违法事情,你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之后再重新办理。第二,如果在手机上泄露了银行卡个人信息,那么建议你到银行的柜台去挂失银行卡,同时也可以再办理一个新的银行卡第三,当然你也是,可以换一个新的电话号码的,去营业厅办理就可以了。第四,手机个人信息泄露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其实现在用身份证还是需要人脸识别,人脸验证的,就是有时候担心手机信号被犯罪嫌疑御野厅人屏蔽,之后转脊好移电话号码接收银行卡的验证信息,有可能镇隐会形成倒刷,因此,您可以挂失关联的银行卡。最后,可以报警处理,最安全。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个人信息泄露,处理方法如下: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管理互联网的部门进行举报;
3、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求侵害人赔偿损失或赔礼道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一、个人隐私被泄露怎么办
如果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并且有确凿的证据,应当及时报警。
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方式:1、更换账号;2、更改重要的密码;3、报案;4、律师起诉;5、收集证据;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隐私权是什么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的内容主要有:
(1)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住址、住宅电话、身体肌肤形态的秘密,未经许可,不可以刺探、公开或传播。
(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窥视、摄影、录像,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窥视或骚扰。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干预、窥视、调查或公开。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受刺探或非法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利用。
(7)公民的社会关系,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开。
(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
(9)不得非法向社会公开公民过去的或现在纯属个人的情况,如多次失恋、被强奸等,不得进行搜集或公开。
(10)公民的任何其他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可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利用。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管理互联网的部门进行举报,提交举报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求侵害人赔偿损失或赔礼道歉等。
个人应当提高警惕性,不随意在网络平台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应当增强自己的权利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遭到窃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