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责任人不起诉)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从事容易引起死伤结果的业务的人员。要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其主体必须是从事某项业务的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此丛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五条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包括
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刑法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般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必须是基于社会生活上的地位的事务。即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日常行动;
第二,必须具有反复性、持续性。而这种反复性和持续性是指性质上的反复,而不是单纯的行为人行为上的反复;
第三,必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存在对人的生命、身体造成侵害的危险。
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的生产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生产安全,同样表现为能够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害。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如何认定
(一)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的界限
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有的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同时也触犯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对此,要按照特别法圆山乎优于一般法原则,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二)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驾驶机动车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果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并非凡是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有的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三)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有关单位不重视劳动者的安全,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事故的情况。设置本罪名意在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惩治违反《劳动保护法》的单位。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是针对职工(劳动者)违章作业造成事故进行惩罚。
(四)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与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区别
(1)发生的场合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一般发生在业务活动中,具有业务过失性质;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则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日常生活不够小心谨慎而导致严重后果,属于普通过失。
(2)主体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如厂矿企业的职工和铁路、航空职工;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3)行为特点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业务规章;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生活常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什么?
刑法 规定的 重大责任事故罪 的犯罪主体,我国刑 法规 定了重大责任事故是指,国营或者集体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负责主管人员在管理工手兄州作中玩忽职守,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直接责任人,最高可以判处15年 有期徒刑 。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2006年,新补充条例,重大责任事故罪最高可判15年 。 刑法第134条对本罪的主体概括为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虽然刑法对本罪的主体范围做了大体的规定,但是,结合复杂的实际情况来看,刑法的规定在一些问题上是欠明确的,因此,有必要毕蔽根据刑法规定本罪的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既包括国营和集体的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 。 对于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主管负责人,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按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六)》中在生产,作业中的界定性表述,正是对主体身份的明确要求.从刑法的意义上讲在生产,作业中本身就是指从事一种业务过程中,这种业务;一般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必须是基于社会生活上的地位的事务.即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日常行动; 第二,必须具有反复性,持续性.而这种反复性和持续性是指性质上的反复,而不是单纯的行为人行为上的反复; 第三,必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存在对人的生命,身体造成侵害的危险.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的生产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生产安全,同样表现为能够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害,其特点是这些损害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据此,笔者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当是一种身份犯,但此处的身份并不仅限于合法取得之身份,其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在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规定造成的损害之后果的.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从刑法理论上划分,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犯罪(即指从事业务的人员,违反业务上的注意义务,造成他人死伤的行为).该罪的主体, 综上所述尘差, 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 ,刑法规定从事生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令他人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其犯罪主体是从事一种业务,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包括矿山,林场,建筑等企业。
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
法律主观:
责任人就是需要承担的人员,一般来说是单位的主管人员,也有可能是分管人员。第一责任人一般是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是直接负有责任的从销凳型事该项工作的人。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可能有从属关系,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人。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亏猜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法律客观:
《刑法粗型》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法律解析:
重大责任事故罪 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公司但不必然是公司。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 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 重大责任事故罪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扒空,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强令隐清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灶此前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有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构成该罪的,轻则判处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则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就让为大家带来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我国刑法规定了重大责任事故是指,国营或者集体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负责主管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直接责任人,最高可以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2006年,新补充条例,重大责任事故罪最高可判15年
刑法第134条对本罪的主体概括为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虽然刑法对本罪的主体范围做了大体的规定,但是,结合复杂的实际情况来看,刑法的规定在一些问题上是欠明确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刑法规定本罪的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既包括国营和集体的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
对于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主管负责人,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按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六)》中在生产,作业中的界定性表述,正是对主体身份的明确要求.从刑法的意义上讲在生产,作业中本身就是指从事一种业务过程中,这种业务;一般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必须是基于社会生活上的地位的事务.即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日常行动;
第二,必须具有反复性,持续性.而这种反复性和持续性是指性质上的反复,而不是单纯的行为人行为上的反复;
第三,必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存在对人的生命,身体造成侵害的危险.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的生产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生产安全,同样表现为能够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害,其特点是这些损害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据此,我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当是一种身份犯,但此处的身份并不仅限于合法取得之态敬身份,其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在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规定造成的损害之后果的.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从刑法理论上划分,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犯罪(即指从事业务的人员,违反业务上的注意义务,造成他人死伤的行为).该罪的主体,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免责事由在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时候,存在一个如何正确认识风险业务的问题。某些业务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风险,此为风险业务。在当前高科技的情况下,风险业务也随之增加。根据传统的过失理论,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时,应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否则,便为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即违反回避危害结果的义务。所以,对这类业务活动应当禁止。否则,发生损害结果的,就会以过失犯罪论处。显然,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回避风险,但却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在刑法理论上提出允许的危险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失犯纤闭梁罪的成立范围。这里所谓允许的危险,指某种具有危害倾向的行为,因有益于社会而允许其实施的合法行为。允许的危险的意义在于,一是一定程度上免除开办风险业务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过失责任;二是一定程度上免除从事风险业务的业务人员的过失责任。由于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般均发生在风险业务领域,因此在认定本罪的时候,应当正确地适用允许的危险这一理论,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综合上面所说的,发生了重大的责任事故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那么就会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处罚的标准就会看事故的大小来进行判刑,所以,执法人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我们一定要按照流程来进行办理。
三、如何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一)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危险物品肇事罪虽然是一般主体的犯罪,但是厂矿企业职工因为违反有关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的管理规毁运定,而造成责任事故的,应当以危险物品肇事罪处理。
1、主体不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单位,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企业职工。
2、行为方式不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工程质量事故;而重大责任事故罪是职工或者生产指挥人员违章作业造成安全事故。
(二)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有关单位不重视劳动者的安全,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事故的情况。设置本罪名意在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惩治违反《劳动保护法》的单位。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是针对职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进行惩罚。
(三)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与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区别
1、发生的场合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一般发生在业务活动中,具有业务过失性质;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则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日常生活不够小心谨慎而导致严重后果,属于普通过失。
2、主体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比如厂矿企业的职工和铁路、航空职工;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3、行为特点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业务规章;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生活常理。
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谁付主要责任?法人承担哪些责任?
法人负主要责任,公司法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民事责任两个方面。单位犯罪的,单位要承担罚金责任,许多情况下还庆启答要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法定代表人一般不需要直接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对于公司而言,法人承担着权利与义务,当收益时他们享受利润,当存在风险时,如民事和刑事责任时,将由公司法人来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是对于公司涉及的经济和商业等类型的非法经营,可能会由法人承担责任。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股东,如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如果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将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类似的,如果是一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唯一股东,当其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时,其将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或股份公司发起人时需承担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责任,一旦出资人未按规定缴纳出资时,除应向公司足额缴纳旁逗外,还需向已按期足额缴纳的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或按发起人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誉慧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是
法律分析:重大责任事故罪为自然人犯罪,其责任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凡是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均可以成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喊激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如建设工程领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其中参与建设管理的人员也有可能触犯刑法,尤其是项目经理作为派驻施工场地的全权负责人,对项目施工现场承担着管理责任,随时有可能成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郑扒袜。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此丛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谁的责任
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要责任主体是负责生产的操作人员。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激茄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明闷察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罩培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会场、车站、学校超市、矿山、金属化学、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化学剧毒物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隐患预防控制机构、配备安全员,按时巡查,做好点检交接整改记录。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兼职生产班组管理安全干部;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