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判决书下来了,被告不履行(抚养费判决书下来了,被告不履行,会冻结房产吗)
离婚判决书给了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判决书女方不给抚养费,当事人可以持生效的判决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进入执行程序,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依法可以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判决书下来了还是不给抚养费
法律分析:对方不给子女抚养费的,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其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 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抚养费判了不给会有什么结果
不给抚养费最严重的后果为会被强制执行。如果一方不履行抚养费义务,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持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等方式来强制执行。
1、诉讼离婚的,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使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
2、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抚养费不给会有什么后果
不给抚养费的后果是可能会面临被起诉。如果是协议离婚,不按离婚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如果是诉讼离婚,不按调解书或判决书支付抚养费的,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抚养费,冻结划拨对方有存款的银行账户。
离婚财产分割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文件
离婚财产分割需要提供的证明:
(1)双方婚前有何个人财产,如有,提供有关财产的品名、数量、规格、新旧程度及价值,购买时间、财产的存放地点等。
(2)共同财产需提供的证据同个人财产。
(3)双方有无共同购置的私有房产,如有,提供房屋座落的地点、门牌号、间数、朝向、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现在的使用状况、房屋的价值。
(4)有无共同存款、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如有,需提供存款的账号、户名、金额存入储蓄所名称及地址,是定期还是活期的有关情况,存单现由谁持有。
(5)现金情况:人民币、港币、外币,提供具体的数额,由谁掌握等证据。
(6)提供合伙入股、个人经营等财务状况的证据。
(7)债权:债权的数额等义务人的情况。
(8)债务:提供有关证据。
(9)双方经济收入状况(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法院判抚养费不给会怎样
法律主观:
如果夫妻双方想要离婚,双方的婚姻关系将会结束,但父母和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不会被消除。仍然需要抚养孩子的父母和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的父母需要支付赡养费。如果对方不抚养孩子,可以向法院反映,法院将教育不执行判决的一方,并警告他履行抚养孩子的义务。,如果你仍然不听不受教育和拒绝执行判决的劝告,根据民法典,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措施:,(一)是提取、扣押被申请人的储蓄收入或者工资等劳动收入。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协助从工资中扣除的;,(二)是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申请人的财产。意思是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内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的,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产移交有关单位拍卖或者变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执行的有关赡养费、扶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方面的判决、裁定,强制不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负责协助实施。,按规定,经法院判决确定子女抚养费后,在有必要时可以超过原定的子女抚养费数额。,并且,有下列情形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可以请求增加子女抚养费:,(一)原定的子女抚养费数额已经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这点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来确定;,(二)被抚养的子女因患病、上学、实际需要超过原定数额的;,(三)有其他正当理由要求增加的。,另外,不管是经法院判决确定的子女抚养费,还是通过父母双方协商确定的数额,若是出现有以上的情况,子女有必要的都可以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从而增加子女抚养费。,而且,请求增加子女抚养费时可以按照以下处理:,(一)根据夫妻离婚时,离婚协议书、法院离婚调解书,或离婚判决书中的子女抚养费给付条款协商;,(二)另行提起给付诉讼要求增加子女抚养费。,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一)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养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不予准许。,(二)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三)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四)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五)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六)对于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七)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前,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对方未表示反对,并与该子女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离婚后,应由双方负担子女的抚育费;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对方始终反对的,离婚后,应由收养方抚养该子女。,(八)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九)我国《民法典》第1067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上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十)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应予支持。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抚养费纠纷法院判决几年 被告未履行,若申请强制执行,律师会再加收费用吗?
1、如果你没有委托律师为你办理强制执行事宜,律师就不会收费。而且,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也不需要律师的介入。
2、你现在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二年。你说法院已经判决几年了,请注意是否已经超过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
法院判决书下来了被告不执行怎么办小孩的抚养费没有按时给。电话打不通怎么办?
如果法院已作出支持您的判决,而被告无动于衷拖欠抚养费,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催讨抚养费欠款。正式通知被告付款, 提醒将追究法律责任;申请查封财产强制执行;如被破产拍卖取得款项。
申请法院增加惩罚被告。罚款拘留迫被告履行;扩展或限制被告义务和权利;如被告仍不作出,收回其对子监护权让你监护。
根据情况起诉被告妨碍监护。被告长拖欠抚养费阻碍你监护权,可以起诉被告保障孩子权益。
根据孩子利益调整判决。判决不符孩子最大利益,按新证据向法院申请调整,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监护方式等,保障孩子合法权益。
法律途径多,坚持行动可迫被告理会。同时争取法院维护孩子利益的保障。遇重大困难,可向民政部门、儿童保护组织帮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