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起诉调解要多久时间(诉前调解员打电话都是问什么)
民事诉前调解要多长时间?
诉前调解到立案需要七个工作日。诉前调解是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雹弯乱础上来对双方进行调解的。一般来说,诉前调解不成的,符合起诉条件,应当在在七日内立案,并且通知案件当事人,在立案之日起五个工作闹态日内将起诉状的副本发送给被告。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也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九十六条 调解协议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源档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调解多长时间
该问题具体时间在数周到数月之间。
起诉调解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涉及的人数、法律程序等,一般起诉调解需要的时间在数周到数月之间。
在起诉过程中,法院会进行调解,以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如果双方同意进行调解,法院会安排时间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法院会尽力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上诉调解需要多少时间
法律分析:1、一般法院调解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经双方的同意,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作出调解。双方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法院也可以作出。2、普通程序,15 天内 简易程序是7天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诉前调解一般要过多长时间
诉前调解的期限一般不超过20天,超过20天调解仍不成功者,案件会进入诉讼程序。其中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为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
调解制度主要包括法院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个部分。法院调解又称司法调解、诉讼调解,是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时,由法院主持,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行政调解是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政策、法律,以自愿为原则,在分清责任,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活动。
起诉后一般多少天调解
起诉后一般在15天内调解,如果适用于简易程序则在7天内完成。
起诉后一般在15天内调解,如果适用于简易程序则在7天内完成。调解的方式:
1、诉前调解。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起诉的流程和费用
民事诉讼的起诉流程:准备起诉,立案。
费用标准:财产案件: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1万元-10万元的,2。5%;10万元-20万元的,2%;20万元-50万元的,1。5%;50万元-100万元的,1%;100万元-200万元的,0。9%;非财产案件: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4、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立案前调解需要多长时间
法院调解一般情况下需要七天的时间进行调解。
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不能达成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可以进行立案,立案之后进行案件的审查还有判决,法院首先提倡的是法庭调解,所以,案件一般首先进行调解。
2、诉前调解不成,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从立案到开庭,根据法院的审理程序以及送达方式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具体如下: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一般是在报纸刊登后第93天安排开庭;
4、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困兆会开庭。一般经过立案、送达(起诉状、答辩状)、组成合议庭、送达开庭通知等几个程序。
综上所述,法院除了在审判前进行调解之外,还可以申请法院的庭后调解,这个也是法律允许的,法院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法院的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同等的,都需要根据调解书或者判决书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诉前调解一般要过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起诉后必须多长时间内进行庭前调解,但是对于案件整体审理时间有具体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应当及时裁判。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起诉状递交法院后多久调解
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 》中没有规定调解的具体时间,但规定了各个阶段的处理时间: 1、 起诉书 上交到法院后,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会在七日内 立案 ,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 起诉状 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3、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 诉讼 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诉前调解一般要过多长时间
诉前调解一般在接到起诉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
调解是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对于许多民事争议案件来说,诉前调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程序。那么,诉前调解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诉前调解的概念和程序
1.调解的定义
调解是指在涉及两个或者多个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或争议的情况下,由法院或者其他有调解职能的机构或者人员主持,协助当事人自愿协商,解除纠纷的一种非诉讼和平解决争议的方式。
2.诉前调解的程序
诉前调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程序开始前,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委员会主持进行协商和谈判,达成调解协议的过程。
二、诉前调解需要的时间
1.调解的时间限制
根据《民诉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由当事人协商一致,未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其他调解组织协助的,依法可以随时调解。
但是,由人民法院安排调解的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调解。如果当事人请求延长调解期限的,应当及时报告审判长,并经审批后予以批准。
2.调解的时间因素
另外,在实践中,诉前调解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一些复杂的案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协商和谈判。
(2)当事人的态度和意愿。当事人积极参与,态度好,具有解决争议的意愿,往往能够快速达成调解协议。反之,则需要更多时间来调解。
(3)调解机构的工作效率。一些调解机构可能因为人手不足、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调解进程缓慢。
三、诉前调解的优势
1.能够快速解决纠纷
同传统的诉讼程序相比较,诉前调解在诉讼程序之前,能够及时介入,协调当事人的矛盾,加快处理纠纷的速度。
2.降低诉讼成本
诉前调解优化了纠纷解决的流程,削减了诉讼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能够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3.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关系
诉前调解可以保持原有的人际关系,避免矛盾升级,使得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
拓展知识:
1.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是指当事人经过协商和谈判,达成的对具体纠纷进行和解或者达成其他协议的书面文件。调解协议达成后,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便会具有法律效力。
2.调解案件的保密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的规定,调解机构和调解员应当对他们在调解过程中知道的申请人和申请人称为可能对受调解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和为受调解事项直接利害关系人的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给其他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