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神经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精神伤残1到10级评定标准
法律主观:一、十级伤残标准十级伤残的标准为: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二、伤残鉴定费用谁出(一)首先要明确事故责任,如果是对方全责,那么鉴定费用是由对方出的,不过先要由你垫付,在调节或起诉时再一并向对方主张;(二)如果不是对方全责,也一样是由你垫付的,在主张赔偿时,和其他需要赔偿的费用一起,按照责任划分的比例分摊。看是谁对第一次的伤残鉴定有异议,由有异议的一方出资,若是受伤者本人的话则可以先出资,在后续理赔的时候把这笔款计入理赔金内。三、伤残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一)医疗费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二)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三)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四)交通费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五)住宿费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六)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七)营养费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八)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九)残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十)丧葬费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十二)死亡赔偿金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法律客观:引用资料:《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全文(草案建议稿)》第四十五条《残疾人保障法全文》第二条
精神伤残等级评定
神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一级,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
2、二级,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
3、三级,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
4、四级,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
一、精神残疾证办理材料如下:
1、户口所在地残联领取的残疾人证申请表和残疾评定表;
2、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一张;
3、两寸彩色相片;
4、残疾类型等级证明。
二、精神病办理残疾证流程如下:
1、申请,需持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和3张两寸近期免冠白底彩照,向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办证申请;
2、受理,县级残联接到办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由受理人对申请人、法定监护人、照片、身份证、户口本进行确认,对于填写虚假信息者不予受理;
3、评定,指定机构对于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进行残疾评定,按照残疾标准作出明确的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结论,填写评定表并加盖公章;
4、审核、批准,县级残联对办证申请材料、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论和公示结果进行审核,并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总之,精神残疾证等级划分为四类,一级,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二级,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三级,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四级,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
精神伤残1到10级评定标准
法律主观:
精神残疾一级: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精神残疾二级: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精神残疾三级: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精神残疾四级: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标准
一、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精神残疾的分级
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精神伤残1到10级评定标准
一至十级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
根据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___级(10%),每级相差10%。其等级划分依据是:
1、一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二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三级伤残划分依据为: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4、四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五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6、六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7、七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不能从事复杂工作,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8、八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社会交往受约束;
9、九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10、十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精神伤残指由于精神障碍导致了个体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明显缺陷,与躯体伤残呈并列关系。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疾病持续-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残疾证等级划分的标准具体如下:
1、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二级伤残,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三级伤残,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困难;
4、四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
精神残疾鉴定流程如下:
1、申请人向法院提交精神伤残鉴定申请;
2、由法院指定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对申请人进行精神鉴定;
3、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
5、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
6、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
综上所述,精神残疾就是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并且各类精神障碍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通过治疗也未痊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视力残疾:分盲和低视力两类。盲包括一级盲和二级盲;低视力包括一级低视力和二级低视力。
2、听力残疾:分一级听力残疾、二级听力残疾、三级听力残疾和四级听力残疾四个等级。
3、言语残疾:分一级言语残疾、二级言语残疾、三级言语残疾和四级言语残疾四个等级。
4、智力残疾:分一级智力残疾(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四个等级。
5、肢体残疾:分一级(重度)肢体残疾、二级(中度)肢体残疾和三级(轻度)肢体残疾三个等级。
5、精神残疾:分一级(重度)精神残疾、二级(中度)精神残疾和三级(轻度)精神残疾三个等级。
6、多重残疾:凡是两种以上残疾的为多重残疾。
持证者可以申请重度残疾人补贴,新农合国家代缴,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或补贴等,三四度是轻度残疾,人有生活能力,如果生活水平低于所属居住地,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残疾证办理的条件如下:
1、视力残疾:双眼必须是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力者;
2、听力残疾:双耳必须经过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3、言语残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必须明确病因,经过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4、精神残疾:必须是精神病患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
5、智力残疾: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者;
6、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对因病或因交通、工伤、意外等事故造成的肢体伤害的残疾评定,必须在最终治疗结束后经过一年以上功能锻炼不能恢复的;
7、多重残疾:多重残疾的残疾等级以残疾最重的等级为准。
办残疾证需要的资料如下:
(1)3张两寸近期免冠白底彩色照片;
(2)身份证、户口簿原件;
(3)监护人身份证及相关证明(申请智力、精神类残疾人证和未成年人申请时须提供);
(4)经常居住地的有效居住证;
(5)经常居住地残联要求的其它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
第六条
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指导省、市、县级残联、卫生计生委做好残疾评定、残疾人证核发管理等工作。 各地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由卫生计生委、残联等共同下文,指定本地区具备残疾评定资质的医院或专业机构,报中国残联备案。
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不同的种类划分标准不一样,共分七类:视力残疾标准、听力残疾标准、言语残疾标准、肢体残疾标准、智力残疾标准、精神残疾标准和多重残疾标准。
一、视力残疾标准
分分盲和低视力两类。盲包括一级盲和二级盲;低视力包括一级低视力和二级低视力。
二、听力残疾标准
分一级听力残疾、二级听力残疾、三级听力残疾和四级听力残疾四个等级。
三、言语残疾标准
分一级言语残疾、二级言语残疾、三级言语残疾和四级言语残疾四个等级。
四、肢体残疾标准
分一级(重度)肢体残疾、二级(中度)肢体残疾和三级(轻度)肢体残疾三个等级。
五、智力残疾标准
分一级智力残疾(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四个等级。
六、精神残疾标准
分一级(重度)精神残疾、二级(中度)精神残疾和三级(轻度)精神残疾三个等级。
七、多重残疾标准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为多重残疾。多重残疾应指出其残疾的类别。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疾中最重类别残疾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残疾证办理方式:
1、现场申请办理
申请人或监护人直接到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或当地政务服务中心残疾人事务服务窗口,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残疾人证办理申请。工作人员将申请表内容录入系统,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2、网上申请办理
申请人或监护人登录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或国家级、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区,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申请表、选择经常居住地和户籍地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残疾人证办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