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说我肇事逃逸但我不知道(交警认定逃逸的三个标准)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07
894
但是如果不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故意逃逸的行为,或者是明明就有证据证明,你是在明知道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就属于肇事逃逸,如果肇事逃逸者能够通过证人证言或者是录音等证据,证明自己对于事故是并不知情的,让交警相信你在那种情况下,确实是不知道发生了事故,并且也说明会积极听取交警的建议,积极解决事故,如果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导致交警认定逃逸,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交警说我肇事逃逸但我不知道

法律分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算肇事逃逸,应当到交通部门及时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一口咬定不知道

逃逸是指驾驶员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脱责任而逃离事故现场。如果肇事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事故现场,则不视作逃逸行为。那怎么才能坚持自己不知道呢?

如果肇事逃逸者能够通过证人证言或者是录音等证据,证明自己对于事故是并不知情的,让交警相信你在那种情况下,确实是不知道发生了事故,并且也说明会积极听取交警的建议,积极解决事故。主观上证明自己没有故意逃逸的行为即可,比如离开为了救治伤者,到附近医院求救、由于某些原因,现场不能报警,离开去报警等。那么交警也不会判定你为肇事逃逸。

但是如果不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故意逃逸的行为,或者是明明就有证据证明,你是在明知道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就属于肇事逃逸。需要为自己的逃逸行为买单,承担行驶及赔偿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是触犯了法律,将以交通肇事罪处罚,逃逸者在事故中负全责,同时也需要负刑事责任。如果轻微的交通肇事逃逸,没有构成犯罪的,但是罚款是肯定少不了的,通常会罚款200到2000元,并扣驾驶证12分,可以拘留15日以下。如果有交通肇事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如果由于逃逸导致人员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导致受害人错过治疗时间,而死亡的,最多处十五年有期徒刑。

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发生事故,交警还认定逃逸怎么处理?

如果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导致交警认定逃逸,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的处理方式如下:

1. 根据情况寻找证据:如果不知情,可以调取相关证明,并尽快联系证人;如果确有过失也可以提供证明材料说明情况;

2. 主动向交管部门说明情况:如有书面或口头承认与曝光的情况,需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到公安交警部门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无过失或具体的情况说明;

3. 保持呈现警方认定前的情况: 还需准备好人车一体流动的位置、时间、状况等迎接警方,维持室内行车记录仪、逆行摄像头和轨迹定位等所记录到的情况,以证明不是逃逸行为,以便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当事人而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情况属实且有过错,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今天交警队打电话说我刮了别人的东西,涉嫌逃逸可我确不知情。这该怎么办?

逃逸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要你配合交警调查,态度诚恳,积极赔偿,就问题不大。千万不要顶嘴,为一点小事留案底就亏。你刮了别人的东西,一般都是有监控或者调查记录,不要用不知情来搪塞,有些警察很讨厌这样的说法,毕竟受害人他的财务损失也是有的。

我刮蹭了别人的车确实不知情,被报警说交通肇事逃逸。交警需要出具什么证据?

需要提供第三方(对方车辆外的人)的证据,否则不能证明是你刮蹭别人的车,不过一般车内有行车记录仪,应该能找到证据,如果没有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应该可以协商。

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4、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有两种情况: 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扩展资料:

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

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肇事逃逸

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

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通肇事逃逸

把别人车刮了然后不知情走了,交警现在认定肇事逃逸

法律主观:

交通肇事逃逸 ”,是指发生道路 交通事故 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不仅要看行为人的供述,还应从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方面客观地评判其是否明知,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逃逸。 第二、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既包括逃避刑事法律追究,也包括逃避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 第三、考察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只有发生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接受事故处理机关首次处理前这一段时间内的逃跑行为方能成立本规定中的“逃逸”。

法律客观:

《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 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时间有限制的吗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时间是有限制的。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逃逸时间的认定应从事故发生后起算,在当事人未承担相应的责任之前,均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
2023-11-20 15:56

肇事逃逸不认定情况,肇事逃逸抓到后不承认

另外,犯罪人之所以不认定事实,更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肇事后的行为感到羞耻或惊恐,而采取逃逸的方式掩盖自己的错误,本文将从原因、解决方式,并引用包含法律依据和列出案例分析、预防方法和总结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肇事逃逸不认定情况的问题,其次,公 ...
交通事故
133热度

交通肇事逃逸驾照吊销规定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驾照吊销的规定是:机动车驾驶人在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 ...
2023-11-06 15:04

肇事逃逸交警找到人怎么处理(肇事逃逸交警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交警一般会怎么处理一般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将由交通管理部门处以二百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造成人员死亡的,要负刑事责任,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
法律知识
52热度

交通肇事逃逸无人伤怎么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无人受伤的,通常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肇事者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 ...
2023-11-20 15:56

肇事逃逸赔偿(肇事逃逸赔偿标准多少)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一)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3、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 ...
法律知识
34热度

交通肇事罪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符合以下条件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1、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2、发生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 ...
2023-10-25 11:52

肇事车辆全责不赔偿怎么处理,拿了认定书交警就不管了吗

“肇事车辆全责不赔偿怎么处理?拿了认定书交警就不管了吗?”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如果当事人或者相关机构未能证明其无过错,则应当承担全部或者部分 ...
交通事故
332热度

不知情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不知情肇事逃逸不会受到处罚,因为不知情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根本就不会构成肇事逃逸。法律规定,肇事逃逸首先就要求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责任追究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 ...
2023-11-03 14:50

撞死人逃逸得到谅解书还会坐牢吗(肇事逃逸一口咬定不知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 ...
法律知识
344热度

肇事车辆逃逸了怎么办

肇事车辆逃逸了的,当事人应该要尽量记下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同时要及时报警处理,并且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 ...
2023-11-21 15:12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事故逃逸交警怎么处理

交警处理肇事逃逸的具体处罚为:交通肇事逃逸在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形下,对行为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交警处理肇事逃逸的具体处罚为:交通肇事逃逸在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形下,对行为人处以二百元以上, ...
法律知识
601热度

交警部门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流程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如果要认定没有发生车辆碰撞的,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取证、调取监控录像行车记录仪录像、委托鉴定等方式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 ...
2023-09-11 09:12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 ...
法律知识
1热度

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标准包括什么

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标准包括: 1、医疗费应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确定; 2、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而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 ...
2023-11-02 15:09

轻微撞车后逃逸赔偿标准(肇事逃逸扣6分还是12分)

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撞车后逃逸怎 ...
法律知识
932热度

交通肇事逃逸人证算证据吗

交通肇事逃逸人证算证据。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人证实际上体现为证人证言,根据法律规定,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但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交通事故案件事实的根据。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
2023-11-21 15:22

交警判定肇事逃逸不服怎么办(交警认定逃逸的三个标准)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对方不赔偿可以起诉,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对方拒绝赔偿的,可以根据交警所认定的事故责任,依法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如果遇到肇事逃逸事件,应及时报警并协助警方调查,同时保护好相关证据和资料,以便为事故处理提供帮 ...
法律知识
167热度

酒驾后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酒驾后交通肇事逃逸,但是行为人尚未造成重大事故的,会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而判处一至六个月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行为人酒驾后交通肇事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有逃逸情节的,那法院会因其构成交通肇事罪,而 ...
2023-11-10 15:39

轻微肇事逃逸2023新标准,轻微肇事逃逸怎么认定责任

轻微肇事逃逸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发生轻微碰撞或交通事故后,未及时停车等待交警处理和与受害人协商解决而擅自离开现场的行为,通过加强对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司机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和责任意识,从而减少轻微肇事逃逸的发生,建立全国交通安全 ...
交通事故
444热度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认定

有以下情形的,应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仍然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认为自己对交通事故没有责任,驾车离开事故现场的; 3、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 ...
2023-11-06 15:04

肇事逃逸怎么查找肇事车辆(肇事逃逸一口咬定不知道)

法律依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 ...
法律知识
10热度

擦了后视镜,算不算肇事逃逸

擦了后视镜,算肇事逃逸,前提是当事人没有协商好赔偿事宜就驶离现场。若是剐蹭后当事人不知道事故发生,且有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而驶离现场的,则不会构成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
2023-12-01 15:03

肇事逃逸被交警抓到会怎么处理(一般小事故逃逸的后果)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 ...
法律知识
512热度

轻伤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致人轻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为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为人的机动车驾驶证进行吊销,且让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
2023-10-27 15:01

朋友肇事逃逸我知道了怎么办,朋友开我的车肇事逃逸

你需要为肇事逃逸负责,并带着朋友一起接受警察的调查,解决方案:如果你的朋友肇事逃逸,你需要立即联系警察,如果朋友不承认肇事逃逸,你可以向警察提供关于事故的详细信息,如时间、地点、车型和珠宝(如果可能),肇事逃逸的后果更加严重,你的朋 ...
交通事故
304热度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 1、行为人有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但是尚未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可以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法院可对其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
2023-11-07 15:14

肇事逃逸交警找不到人怎么办(肇事逃逸交警找不到人怎么办电动车)

肇事逃逸后找不到人怎么办法律主观:交通肇事抓不到人的警察会网上追逃,抓不到嫌疑人由保险公司先负责赔偿,没保险的有嫌疑人亲属负责,赔偿不了等待公安机关的处理,时间要看公安机关处理进度,造成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逃逸的,由交通管理部门对逃逸 ...
法律知识
568热度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书模板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法律主观: ...
交通事故
130热度